我要報名
馬拉松活動 馬拉松運動

2023 Xiluo Mazu and Taipingma Prayer Cycling Challenge

西螺福興宮

路跑活動

報名倒數

 

 

  • 福興宮源起
  •  
  • 本宮源自康熙五十六年(1717)福建鼓山湧泉寺臨濟宗僧人,法號明海,於湄洲聖母廟迎奉媽祖渡海來台,初在螺陽安茅奉祀。雍正元年(1723)舖 戶出資建廟於西螺「街頭」。「街頭」靠近西螺溪,有水利之便,也容易遭受水患侵擾,舖民漸往西側高處遷徙。並在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由首事廖尚德、林 倉光、鄭氏和等西螺仕紳協議,遷建新廟於西螺街「街肚」。
  •  
  • 嘉慶五年(1800),廟中經仕民合議,決定鳩資重修,擔任總理的新文香、源合號、得興號三家舖戶,帶領三十餘家舖戶捐款。建築規模擴大為兩進兩廊十六間之格局,前祀聖母後奉觀音。
  •  
  • 同治八年(1869),宮宇已成老態,地方仕紳五品職員廖輝煌、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、貢生李超英等人倡議重修福興宮,重建工程至同治十三年(1874)始告完成。
  •  
  • 明治四十一年(1908),廖本源、廖一枝、李品三、廖正乙等,基於本宮後殿破漏腐塌,稟文政府單位,獲准募款重修,翌年(1909)完成整修煥然一新。
  •  
  • 經歷數十年滄桑風雨,福興宮復呈傾頹,地方士紳於民國五十年(1961)組織「福興宮修建委員會」,決議進行募款重建,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破土興工。 工程規模龐大,終於在七十一年(1982)全部完工。翌年十一月十六日舉行為期五天之落成謝恩祈安清醮大典,四方香客如潮湧至,使西螺地區掀起一陣宗教熱潮。
  •  
  • 立即探索西螺福興宮 認識西螺媽祖太平媽

 

 

 

 

讀取中